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ic5858.cn
邮 箱:admin@aa.com
三月和风,沿着珠江水系,脉珠吹散了黔南大地水雾,水述上带来一春芳意。情长黔南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的大地东西层层茶山中,茶农们开启了“春日第一采”:明前之时,部协用飞舞指尖,广州样板采摘新叶。脉珠
春醒之时,水述上毛尖破芽。情长黔南
茶农采收茶青。广州样板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中南部,脉珠河流水系以苗岭为分水岭,水述上岭北属长江流域,岭南属珠江流域。因海拔与气候适宜,黔南州是都匀毛尖的“温床”,已投产茶园面积达124万亩,培育省级茶叶主产县8个,带动42万茶农人均年收入突破1.8万元。
自古共饮珠江水,川山何曾隔两情。2013年,广州开始结对帮扶黔南。茶产业是广州帮扶黔南的重要战略支点,已成功推动海珠区在瓮安县建中镇结对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发展欧盟有机标准茶园3.2万亩,综合年产值5亿元以上,建中镇(茶叶)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024年,广州再投入3264万元用于发展黔南州茶产业,其中支持建设的黄红缨三都茶加工厂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解决当地超15000人就业。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群众增产增收,是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切入点。”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组长黎亮指出,近年来黔南工作组紧盯产业协作,打造三都茶产业集群、贵定刺梨产业集群、独山轴承产业集群、龙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等,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帮扶质效。2025年,工作组将继续聚焦茶叶、刺梨、生猪、蔬菜等主导特色产业,持续投入资金支持,推动更多特色黔货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广黔同心,携手同行。如同荔波小七孔风景区中,持之以恒地珠水汇聚成道道碧波。10多年来,上百名广州干部,千人次专业技术人才,超33亿元援助资金,前赴后继、风雨同舟,让山海之情化为振兴黔南之力,打造新时代东西部协作“广州样板”。
产业为先
“黔南出题目,广州做文章”
黔南州龙里县,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岭地带,其中湾滩河是当地三大河流之一。当前,在湾滩河镇,1500亩大棚沿河而建,四季瓜果飘香。
“‘四季不断’的蔬菜生产,这在贵州是稀奇的场景。”当地承包大户解道矫回忆,曾经的湾滩河镇深度贫困,受条件影响冬天没办法种蔬菜,大家过冬都是在家里打牌、喝酒。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后,广州帮扶龙里县建成了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广帮大棚”发展应季、错季蔬菜。“工作组还帮我们把黄瓜、豌豆尖、西兰花等卖到粤港澳大湾区,不愁销路。”
2024年,黔南工作组投入970万元在湾滩河镇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实施蔬菜大棚建设项目。仅荔湾区推动的龙里县湾滩河园区,已带动群众种植蔬菜8万亩(含复种)、豌豆尖种植1.2万亩、黄瓜种植1200亩以上,年用工量15万余人次,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蔬菜大棚里种植的油麦菜。
“黔南出题目,广州做文章。”2024年9月,广州市主要领导带领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到黔南州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在党政联席会议上他曾这样描述广州与黔南的产业协作关系。
“广东企业+黔南资源”,“广东研发+黔南制造”,“广东市场+黔南产品”,“广东总部+黔南基地”,广州黔南两地携手以来,探索了产业协作“4+N”新模式。2013年至2024年,广黔两地合力在黔南州共建产业园区15个,其中农业产业园区10个,引导落地投产企业369家,实际到位投资额226.8786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295人。
在黔南州西部,惠水食品科技产业孵化园,中山大学科研团队正在研发新的佛手瓜加工产品。近年来,惠水县利用协作资金规划建设该孵化园,建立广帮生命科学博士(博士后)工作站及广帮生命科学惠水实验室。园区内的设施和平台以惠水规模农业为基础产业,致力于提升县域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目前,该孵化园已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如佛手瓜面膜、佛手瓜护肝饮品等,并研发了佛手瓜套养金边水蛭、佛手瓜发酵饲料等项目。这些成果不仅打响了“惠水制造”的新名片,还有效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广州荔湾和黔南惠水联手建设的佛手瓜交易平台。
“如果没有广州帮扶的资金,产业很难快速发展,更别提扩大规模了。”贵州黄红缨集团三都茶加工厂负责人王实算了一笔账,建设一个占地78亩的现代化加工厂,首期投入就需要1.2亿元,对于贵州大多数企业而言,是如同赌博的行为,“当时在工作组的帮助下,解决了80%的资金,让我心里的石头也落了下来。”
南方农村报《春风入山海》东西部协作深调研团队走进贵州黄红缨集团三都茶加工厂。
据黔南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工作组结合黔南实际需求及发展规划,精准招商,帮助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数71家,实际到位投资额32.2904亿元,排名贵州省第三名。
民生帮扶
“既要输血又要造血”
位于贵州省南部边陲的罗甸县,是黔南州的多民族聚居山区县,也地处珠江流域西江干流在贵州的最后一段。在当地的汉族主要聚居地——边阳镇,“白云班”正为山区孩子照亮未来。
在边阳镇高级中学广州白云班教室里,来自广州白云区的教学团队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搭建远程协作平台,实现远程“互动、互学、互助”,让当地学生与广州学子共享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和学习资源。
广州选派优秀教师团队赴黔南挂职支教。
“从2022年开始,在黔南工作组的帮助下,学校已开设了3个广州白云班,目前学生人数超150人,每年广州市白云区还会不定期选派优秀的教师团队过来进行教学交流。”边阳高级中学挂职副校长、王丽丽介绍,自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以来,广州白云区已先后选派优秀的教师团队两轮8人次入驻边阳高级中学挂职支教。
“广州老师的教学理念,更加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扩散思维,让我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难题。”边阳高级中学广州白云班学生赵佳豪说。
据介绍,2023年边阳高级中学还利用广州市教育协作资金210万元,建设了书香校园基础设施、美术画室、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智能化心理成长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2024年,边阳高级中学高考一本及以上上线人数较2023届增长46.53%;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较2023届增长27.99%,高考成绩达到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水平。
户外兴趣教学。
除了“点对点”推动教育帮扶,黔南工作组积极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开展“领航校长”培养项目,切实增强黔南教育事业内生发展动力。2024年,黔南州160名享有较高美誉度和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家型“领航校长”赴广州参加由名家名校长指导的教改研班。第二期“领航校长”参训学员中,已有6人成为州级名校长,有21人受到提拔重用。
“广州聚焦办好教育和改善健康两大民心工程,持续不断做实‘结对帮扶’、深化‘组团式’帮扶、升级‘线上帮扶’、探索‘体系帮扶’,既要输血又要造血。”黎亮说。
在粤黔两地组织部的支持指导下,2024年广州市选派到黔南开展教育、医疗、科技帮扶专业技术人才352名,黔南向广州选派专业技术人才509名,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深化人才交流工作,搭建两地人才沟通交流桥梁。积极推动41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银龄人才”赴黔南开展智力帮扶活动,为黔南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5年春节期间,广州市海珠区人社相关部门带领企业前往瓮安县开展2025年“春风送岗”东西部劳务协作大型专场招聘会,共148家企业携超600余个职位招聘1.3万人。
黔南工作组还聚焦就业协作,2024年帮助黔南州约1.91万农村劳动力实现来粤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28万。截至2025年初,在广东稳定就业的贵州籍务工人员超过26.91万。此外,开展19期“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培训人次达到830人。同时,“广东技工”技能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开展147期培训,培训人次达到6237人。“南粤家政”技能培训开展了36期,培训人数1540人。
消费协作
“羊城老广向黔行”
“很美!很舒适!”去年5月,广州市劳模范健文参加了黔南工作组组织的疗休养活动,感叹荔波小七孔景区的自然秀丽。
荔波县位于贵州最南端,是邓恩铭烈士的故乡,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被誉为“地球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
立足荔波县资源禀赋,黔南工作组支持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吸引更多湾区游客到黔南州寻找“诗与远方”。同时,锚定疗养活动、研学活动等方向,开辟消费协作新路径。
2024年,黔南工作组配合首次将“优先安排到协作地区开展劳模、技术工人和先进职工疗养休养等工会活动”“支持广东各级工会到黔开展劳模和职工疗养休养等工会活动”分别纳入粤黔两省东西部协作工作要点,为消费协作新模式提供政策保障;同时,配合争取广东总工会优化《广东工会职工疗休养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试行)》,首次将东西部协作地区纳入劳模、优秀技术工人和先进职工疗休养活动范围,并明确了经费来源和标准,为消费协作新模式提供经费保障。
2024年,广州市首批劳模、优秀技术工人和先进职工赴黔南州参加疗休养活动。
此外,在工作组的推动下,2024年黔南州“中国天眼”科普基地、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美育研学基地、荔波瑶山古寨研学基地等3个省外基地首次纳入广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美育研学基地。
为进一步“把人留下来”,工作组2024年投入协作资金2004万元支持农旅配套项目,重点打造罗甸县大小井、荔波民宿等农旅项目和非遗文化体验项目,全力打造升级版旅游名片。此外,积极推进东客西游。参与广州市开展“羊城老广向黔行”等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前往黔南旅游。
学生体验非遗竹编。
工作组还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源,组织多批次黔南企业参加第三十二届广州博览会、首届县域博览会、广州茶博会、广州荔湾美食节等活动,积极推动黔南企业在广州开设专馆、专区、直营店、分销中心等,并落地建成“印象黔南”特色产品新馆,用实际行动助力“黔货出山、黔货入粤”,推动2024年东部省份帮助销售西部协作省份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达38亿元,排全省第一。
“2025年,工作组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数字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黎亮指出,接下来黔南工作组将持续深化产业协作、消费帮扶、劳务协作、人才交流及民生建设等五大领域协作,持续建设好常态化试点及乡村振兴特色带,大力培育黔南优质企业、龙头企业,持续培养高质量人才,进一步增强黔南发展内生动力。
如今,广黔相遇、相识、相知的故事每日在黔南大地发生,路越走,越清晰。黔水向东,广帮向西,黔南振兴已渗透为穗黔彼此珠水血脉里的共同愿景。
统筹:韩安东 丘海涛
采写:韩安东
来源:南方农村报《春风入山海》调研组
往期报道: